農民職稱具體怎么評定呢?
基層管、行業推、專家評,農民平時干什么,面試評委就問什么!
“誰的莊稼種得好,田里走走就知道。”劉雙遞交高級職稱評審材料半個月后接到通知:縣里來人,實地考察。
在考察期間,考察組成員特別關注養蟹技術中的難點,以及稻田的畝均產量。同時,他們也了解到當地如何帶動村民共同富裕的情況。劉雙越對這些問題回答得十分順暢,考察組成員在觀察到稻田里青色螃蟹時不時拍照記錄,并拜訪了周邊村民和當地市場監管部門。
為了適應當地實際情況,各試點地區都在探索建立符合當地實際的職稱評審模式。吉林省創新的農民職稱評審方式打破了高級職稱逐級申報的模式,采取了基層管、行業推、專家評的多元評審方式。這種方式結合了業績陳述、面試答辯、實踐操作和專家綜合評議等多種評審方式。對于那些業績特別突出的人才,基層人社部門會直接按照推薦數額向省人社廳申報。山東省在東營市進行了試點工作,將初級、中級職稱評審下放至東營市,而高級職稱則由省人社廳專家評審。2019年12月,東營市康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玉龍在年滿30歲時成功獲評中級職稱。
張玉龍為什么能獲評中級職稱?記者前往位于東營市東營區龍居鎮的康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蔬果大棚了解情況。
張玉龍的西瓜有些瓜蔓順著吊繩“爬”到了半空中,這種立體栽培方法能夠提高產量。張玉龍在2010年大學畢業后回鄉創業,用大棚立體栽培西瓜,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
農民職稱評審制度逐漸改變,基層最有發言權。市里建立了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推薦評審體系,充分發揮鄉鎮黨委政府和縣區職能部門掌握情況、熟悉農民的優勢,分級成立推薦委員會,確保推薦人選過硬。張玉龍是種瓜好手,示范帶動貢獻不小,龍居鎮政府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告知政策,推薦他參加中級職稱評審。
為提升農民職稱評定的業內認可度,山東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設立了專門的評委會。評委會科學遴選評委,由熟悉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的資深專家擔任。面試分為兩個環節,先是自我介紹,再由評委現場提問。多元化的評審方式確保了公正性和準確性。
經過考察組實地走訪,很快張玉龍就接到了中級職稱評審面試通知。13名評委坐在長條桌前,都是副高職稱以上的專家,包括糧食、林果種植領域的,也有水產、畜牧養殖專業的。面對這種情況,張玉龍答辯之初很緊張,手心里全是汗。
“別緊張,我們先問問你西瓜授粉的情況。”一名評委開口提問。張玉龍很快放松下來,因為問題都是關于他平時常干的活,對答如流。走出考場時,其他候考的農民職稱申報人趕緊湊上前詢問:“他們都問了些什么問題?”張玉龍回答:“他們問的都是我們平時干的活。”
“有些農民具有經驗,技術過硬,但參加評審時卻容易緊張。因此,我們將考察重點聚焦到具體生產上,讓他們能夠‘有得說’,‘呈現好’的成果。”王英明介紹說。2020年12月,山東省將新型職業農民高級職稱評審權限全面下放至設區市,由各市組建相應評審委員會。同時,評審方案、評審結果仍需及時向省人社廳、省農業農村廳備案,確保評審科學公正。
標簽:
本文鏈接:http://m.ydjiaoyu.cn/xwzx/1927.html
版權聲明:部分素材來自網絡整理,如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
上一篇:種地成職業,農民有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