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對科學研究產生了深刻影響,也對科普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萍紕撔屡c科學普及如同鳥之兩翼,而強化“科普之翼”,助力創新發展,需要鍛造一支高水平的科普人才隊伍。近年來,我國科普人才規模不斷壯大,很多科技工作者下沉基層傳播科學、傳授知識,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作出了重要貢獻,科學普及正成為科技工作者參與社會服務的主要方式之一。
但是客觀來看,當前科普隊伍中,專、兼職人員數量還遠不能滿足我國科普事業發展的總體需求。科普人員全身心投入科普工作還存在種種困難,涉及科普能力、科普渠道等。如何激發科普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盤活存量、提高增量,對于推動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有著深遠意義。而建立健全科普人員的職稱評定制度,暢通科普人員職業發展通道,無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科普人員職稱評定一直備受關注。但因為沒有專門面向科普工作的職稱系列或專業,科普人員只能轉投其他專業系列,由此也產生了“專業不對口”“所干非所評”“缺乏專業競爭力”等困擾科普人員職業發展的諸多問題,以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普專業人才隊伍的發展壯大。
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意見》以來,伴隨著職稱制度改革的春風,一些地方相繼在科普領域開展職稱評定工作的探索。2019年北京市開展科學傳播專業職稱評審,之后天津、安徽、湖南等地也相繼試水,探索出很多切實可行的經驗、辦法。2023年,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支持下,首次在中央單位設立并開展自然科學研究系列科普專業職稱評審,經制定標準、發布通知、資格審核、組織評審、公示、審定等程序,評審產生科普專業研究員16人、副研究員22人、助理研究員33人,受到科普人員普遍歡迎與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從科普專業職稱評審工作的直接作用來看,科普專業職稱的確立,為科普從業者開辟一條成長、成才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吸引更多人員投身科普事業,有力調動了科普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評審中我們發現,一位高級工程師以新媒體科普產品策劃、大國重器科普可視化等科普工作為主要業務方向,工作成效顯著、社會影響力較大。但因其業績成果并不符合科研工作的職稱評審要求,職業成長過早遇到了“天花板”。而在這一次評審中,他獲評科普專業研究員職稱,在科普領域工作多年的成績得到了認可,極大增強了其從事科普工作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堅定了繼續從事科普工作的信心。
從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的整體效果來講,通過科普專業職稱評審,發現并集聚了一批優秀的科普專門人才,為促進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匯聚了骨干力量。此次獲得科普專業職稱的科普人才,他們或在新媒體平臺持續發表專業領域內的科普內容,累計粉絲量、閱讀量超百萬次,為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或利用多種手段深度挖掘館藏標本內涵,組織策劃文創產品系列開發,積極支持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學,讓科技走進生活;或利用所在學會優勢,有效提升科普品牌活動的認知度和影響力,線上線下展覽展示達數百項,受眾超十萬余人次,較好提升了科普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或將晦澀的科學論文、最新的科學進展轉換成通俗易懂的語言,策劃創作多個千萬流量級的“爆款”科普短視頻,營造愛科學講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這些科普工作人員涉及領域廣、作品形式多樣,他們高質量的科普創作與傳播活動,對引領科普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科普工作的方式和內容具有多樣性、復雜性、變革性等特點,相應的職稱評價也面臨評價標準難以統一的難題。如何建立一套既體現專業技術水平和成效,又科學合理符合實際的評價標準是做好科普專業職稱評審工作的關鍵。評審標準既要符合科普工作實際,又要體現“研究員”的學術價值;既要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又要把形式多樣的科普工作蘊含其中;既“破四唯”,又“立新標”。
重新審視這次評審,有很多啟示。例如,在工作業績成果形式方面,科普音頻視頻、科普動漫游戲、科普教材教案、科普展品、科普展覽、科普活動賽事、科普講座報告、科普項目方案、規劃及標準等均可作為參評的業績條件;在突出主責主業貢獻方面,網絡閱讀量“10萬+”的優秀科普作品等同于發表論文的“直接認定”通道……可以看出,此次科普專業職稱評審標準充分發揮了導向作用,也為科普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奠定了較好基礎。
然而,也應清醒認識到,此次科普專業職稱評審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科普人才隊伍的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健全長效機制、久久為功,在持續完善科普人才評價機制、讓科普專業職稱評審成為科普人員的職業追求方面繼續加以改進和完善。具體來講,一是需要針對科普人才隊伍建設的難點和問題廣泛開展調查研究,聽取一線科普工作者的意見建議,不斷優化完善科普人才評價指標體系,以職稱評審為引領,進一步提高科普工作專業化職業化水平。二是持續加強政策宣傳與解讀,對典型申報案例及評審通過人員進行宣傳推廣,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樹立優秀科普人才榜樣。三是進一步優化擴大覆蓋面,拓寬評審渠道,吸引更多科普工作者了解、申報科普專業職稱評審,通過取得科普專業職稱讓科普人才獲得身份認同,不斷壯大科普專業人才隊伍。
未來,將進一步把科普職稱評審的標準和辦法推廣到多地,構建全領域、全層次的科普人才職稱評價體系,全面促進科普工作專業化、職業化,讓能干科普、愿干科普的人脫穎而出,打造一支素質高、專業精、覆蓋廣的高水平科普人才隊伍。
標簽:
本文鏈接:http://m.ydjiaoyu.cn/xwzx/2972.html
版權聲明:部分素材來自網絡整理,如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