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地也需要評職稱?”11月1日,人社部官方微信刊發報道《河北石家莊:兩名農民獲評農民職稱》,引發網友熱議。
據報道,河北省石家莊市日前出臺《石家莊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實施方案》。10月14日,石家莊市鹿泉區永飛家庭農場負責人李永平和鹿馬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于江通過職稱評審,成為全市最先取得初級職稱的新型職業農民。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給“農民”評職稱并非新事。早前,擁有一定技能和學歷的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可以申請評定職稱。自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以來,全國多地已啟動農民職稱評定工作。
而評審的對象,也并非我們刻板印象中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而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并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即新型職業農民。
有專家認為,“田秀才”“土專家”等職業農民的職稱評定,有助于挖掘激勵農業人才成長,提高廣大農民學習和掌握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建設新農村、實行鄉村振興壯大人才隊伍。
政策演變
申報條件放寬 評審權下放
記者查閱發現,1994年10月,國家原人事部、農業部曾發布《農業九專業中、高級技術資格評審條件(試行)》。文件顯示,該評審主要針對于從事農業工程專業技術推廣、科技研究、生產指導、技術監督等工作的技術人員,職稱分為工程師(中級)和高級工程師。申報條件也有學歷和資歷要求限制。如申報中級職稱,學歷至少為中專,取得助理工程師資格并從事本專業工作五年以上,并為部、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或地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以上獎勵項目的主要貢獻者,或者為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項目的主要貢獻者。
2019年10月,人社部、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深化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有關負責人就印發該《意見》答記者問提到,隨著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原有職稱制度存在的制度體系不夠健全、評價標準和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日益凸顯,亟須改革和完善。
前述負責人稱,近年來,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對農業農村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深化農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更好地發揮“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能夠激勵和引導廣大農業技術人員提升能力素質,不斷強化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支撐保障作用。
針對職稱制度改革,《意見》就專業設置、評價渠道、評審權限、建立綠色通道等方面均作出了調整。如學歷放寬至高中(含中專、職高、技校);評審權限方面,正高級職稱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自主組織評審,逐步將高級職稱評審權下放到符合條件的地市或大型企業、科研院所等企事業單位。
聚焦山東東營
不受學歷、論文限制, 還有現金獎勵、政策扶持 農民職稱評什么、怎么評?
山東省東營市比石家莊市更早出臺“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實施方案”。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鼓勵各地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
“那時,我們就感覺國家是在鼓勵這件事情。”11月1日,山東省東營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職業培訓科科長高士友告訴記者,彼時他在東營市人社局負責職稱評審工作。“一開始,我們拿出的方案和事業單位的評定辦法差不多。但大家討論后覺得不合適,因為對于農民你不能提學歷,或者科研成果及論文的要求。”高士友稱,“我們認為,要跳出傳統職稱評審模式,主要針對申請者的實踐操作能力來看待。”
經過調研走訪、充分論證,2018年10月15日,《東營市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工作方案》正式印發實施。這份文件對于“誰能評”“評什么”“怎么評”“如何用”都作了明確要求。
誰能評?東營市將評審專業圈定在東營傳統優勢和潛力較大的特色農業產業上,包括種植、養殖、農產品加工等。評審范圍主要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及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中從事農業專業技術工作的骨干人員。
評什么?試點之初,東營市先行開展初級、中級職稱評定,名稱分別為農民助理農藝師、農民農藝師。2019年,又開展副高級、高級職稱評定,名稱為高級農藝師、正高級農藝師。
怎么評?“鄉鎮誰種的地好,誰種的壞,基層最有發言權。”高士友稱,所以在職稱評定方式上,東營采用了“基層管,行業推,專家評”的“優中選優”方式。
同時,還采用多元評審方式。如對中級職稱評審采取業績陳述、面試答辯和綜合評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對申報高級職稱人員采取模擬培訓授課,重在考察實際傳授帶動能力。
如何用?對取得初級、中級、高級職稱的個人,分別給予3000元、5000元、8000元的一次性補助。在此基礎上,還對取得職稱的農民,在技術服務、項目合作、銀行貸款、產品推介、財政扶持、評先樹優等六個方面給予政策傾斜、享有優選權。
放眼全國多地
多地啟動職業農民職稱改革 已有多人評上“正高級” 從“土專家”到“正高級”
據了解,截至目前,山東省東營市已先后有479人獲評農民職稱(正高4人,副高34人,中初級441人)。在東營市試點兩年之后,山東省全面推開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制度。截至2021年1月,全省已有2224名新型職業農民通過評審取得職稱,其中高級41人、中級626人、初級1557人。
據不完全統計,除了山東,近年來,浙江、甘肅、寧夏、湖北、廣東等地也陸續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工作,很多職業農民評上了“正高級”。
2017年7月,浙江省提出打破戶籍、地域、身份、人事關系等制約,將新型職業農民納入農業系列職稱的評審范圍,評審并軌、證書統一。2020年7月,薄永明等4人成為浙江省首批擁有正高級職稱的“職業農民”。
2018年,果農靳志強被甘肅省人社廳按照特殊人才評為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成為該省首位取得正高級職稱的農民專家。據報道,截至今年5月,甘肅省累計2萬多農民獲得職稱。
2021年,在寧夏石嘴山市開展農民職稱評審試點工作以來,有111名農民提交了職稱申報材料,經評審最終共有45人獲評相應職稱。今年,寧夏將在五市全面推行高素質農民職稱評審工作。
2022年8月,廣東省首批鄉村工匠烹飪專業類別專業人才高級職稱評審結果出爐,全省共有12人獲評鄉村工匠烹飪專業類別正高級職稱。這是廣東乃至全國的鄉村工匠專業人才首次獲評正高級職稱。
2022年9月,在湖北宜荊荊恩區域鄉村振興農民技術人員高級職稱評審會上,通過現場展示、理論答辯、專家打分等環節,來自宜昌、荊州、荊門、恩施的44名農民技術人員破格通過高級職稱評審。據報道,此次職稱評審不受“學歷、論文、資歷”限制,注重“實踐、創新、貢獻”,以實績論英雄。
河北農業產業協會秘書長莊偉告訴記者,對農民進行職稱評審,是對從業人員職業化的一個過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升農民特別是新型職業農民的技能水平,進而推動農業標準化管理,包括對農產品安全都有好處。”
有媒體發布評論稱,農民獲評正高職稱彰顯社會進步。正高級職稱向“職業農民”開放,既是對人才的尊重,也是大力培養鄉村振興人才的創新之舉。有利于促進農民職業化,為他們創新創業提供更好環境,也有助于激勵更多農村青年精研業務,從“泥腿子”變成“領頭雁”。
本文鏈接:http://m.ydjiaoyu.cn/xwzx/1080.html
版權聲明:部分素材來自網絡整理,如侵害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刪除!